《论语》: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,3种能力、6种态度
添加日期:2018-06-22
《论语》开篇就讲: 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这句话告诉我们,人生在世必须掌握3种能力。 —— 三种能力 —— 1、学而时习之——学习能力 人的第一大能力就是学习能力。 学习是一种能力,要掌握一定的方法。 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” “习”是复习、练习、实践的意思。 学了东西,得不断实践,才能掌握。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。 今天的学校教育太注重纸上的成绩,而忽略了实践的能力。 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各位家长,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去实践所学的知识,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。 2、有朋自远方来——交友能力 交友能力是在学习能力之外,人的第二大能力。 “一个好汉三个帮”,要想成事,得有朋友帮忙。大家通力合作,才有可能把事情做成。 所以,孩子未来能有怎样的成就,交友能力、协作能力、合作能力非常关键。 《礼记》说:“同门曰朋,同志曰友。” 朋的意思其实是同门,同学。 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指的是同学们从远方各地来到这里一同学习,那是一件很开心、很快乐的事情。 学习不仅是学知识的过程,也是认识同学、结交朋友的过程。 人生之中,同学关系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。同学相聚,很难得。 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,珍惜在学校读书的时光,珍惜一起学习的友情。 3、人不知而不愠——自信能力 人必须掌握的第三种能力,就是自信能力。 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,学会承受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。 当别人误解你、漠视你、轻视你,别生气,别跑偏。 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,知道自己长处在哪里,不要因为冷嘲热讽而轻易改变自己,保持自信与自省。 “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 “愠”就是不高兴、生闷气。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:当人们不理解我、瞧不起我时,我不沮丧不恼怒,这不就是君子吗? 孔子一路历经种种磨难,始终谈笑自若,可见孔子内心强大,足够自信,别人不理解他,他仍然能够坚定地走自己的路。 学习能力、合作能力、自信能力,是人类3大重要特征。我们在人生中不断提升自己,其实就是依靠这3大能力。 —— 六种态度 ——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坦然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,因此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积极、稳固的心理素质。 稳固的心理素质从哪里来?学者分析孔子的心理状态,从中总结出6大态度: 这6大态度,正是家长帮助孩子树立人生根基的重要保障:
上一条:让孩子学点国学的10个理由 下一条:什么是国学机? |